自動滴定儀是根據電位法原理設計的用于容量分析的常見的一種分析儀器。它是利用電位滴定法在滴定過程中通過測量電位變化以確定滴定終點。可用于有色或混濁的溶液的滴定,使用指示劑是不行的;在沒有或缺乏指示劑的情況下,用此法解決;還可用于濃度較稀的試液或滴定反應進行不夠完全的情況;靈敏度和準確度高,并可實現自動化和連續測定。因此用途十分廣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的具體發展史。
自動滴定儀的歷史發展如何?
傳統方法:
滴定作為一種經典的分析技術被廣泛使用。 最早,滴定劑通過帶有刻度的玻璃管(滴定管)添加并記錄消耗的體積,手動調節旋塞開關來控制滴定劑的添加量, 當反應進行到終點時,指示劑顏色發生變化。 起初,只能進行那些到終點有顏色變化的滴定, 后來的滴定可以人為加入指示劑。 結果的精確性主要靠化學師的技術能力,尤其是辨別不同顏色的能力。
現代方法:
滴定經歷了一段快速發展期。手動和后來的現代化活塞滴定管可實現可重現和準確的滴定劑添加。用于電位測量的電極取代了顏色指示劑,從而提高了結果的精確性與準確性。 與終點處的顏色變化相比,關于電位與滴定劑體積之間關系的繪圖可更真實地體現反應。 通過微處理器,可以自動控制和評估滴定過程,這是實現全自動化的相關步驟。
當前和未來:
開發尚未結束。 現代化自動滴定儀可定義整個分析順序,從而達到方法開發的最高靈活性。對于每一種應用,可通過將“分液”、“攪拌”、“滴定”、“計算”等簡單的操作功能整合到一個定義的序列中定義具體方法。 輔助儀器(自動進樣器、泵)有助于減輕和簡化實驗室的工作負擔。未來的趨勢是與電腦和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連接。
|